四川助孕官网

小儿支气管哮喘

【导读】秋冬季节,孩子们一受风寒跟容易就会咳嗽,如果不注意保养和调理很容易就会变成哮喘。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,患上哮喘的孩子不能做剧烈运动,稍有不慎就会病发,因此妈妈们需要小心照料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孩子。下面,妈妈网将会为妈妈们详细介绍一下小儿支气管哮喘。

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偏方

民间流传着不少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偏方,下面,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
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什么偏方呢?

 药方1

病征:风热咳嗽多见于上感入里化热,热邪迫肺致咳痰不爽,痰黄不易咯出,咽喉充血潮红或发热出汗。证属风热犯肺,肺失清肃。治宜散风解热,清肺止咳。

药方:桑花15克,连翘、桑叶、菊花各10克,前胡、百部、桔梗、牛蒡子各6克,杏仁、薄荷、甘草各5克,芦根12克,清水煎服。发热重的加黄芩、知母各5克,生石膏10克;咳重痰多加全栝蒌10克,川贝5克同煎。

药方2

病征:风寒咳嗽咳嗽频而重急,无痰或有稀白痰,鼻塞涕清,咽痒声重,或伴发热恶寒,或见全身不适。证属风寒闭肺,肺气失宣,治宜疏风散寒,宣肺止咳,用杏苏散加减。

药方:杏仁、苏叶、法夏、茯苓各6克,前胡、桔梗、甘草各5克,枳壳、橘红各3克,生姜2片,大枣3枚,清水煎服。咳重加百部5克,冬季无汗加麻黄3克,若发热重、出汗加生石膏10克,同煎服。

药方3

病征:咳嗽喘促、喉中哮鸣、呼气延长、痰白稀有泡沫、面色白、四肢不温、小便清长。重者端坐呼吸、张口拾肩,面青灰,汗出,舌质淡、苔白薄或白腻、脉缓或滑。

药方:干姜1.5克,桂枝3克,麻黄3克,白芍10克,细辛1.5克,法夏8克,五味子5克,苏子8克,白芥子5克,莱菔子10克,甘草5克。

药方4

病征:咳嗽喘促,喉中痰呜,呼气延长,咯痰黄稠,烦躁胸闷,口渴饮,小便黄,大便结,舌红苔薄或黄腻,脉滑数。

药方:麻黄3克,银杏10克,黄苹8克,桑白皮10克,苏子8克,法夏10克,款冬花10克,北杏8克,甘草5克,石膏15克。

药方5

病征:肺脾两虚,咳嗽气短,咯痰清稀,面白无华,倦怠无力,纳减消瘦,腹胀便溏,舌淡苔白,脉濡无力。肾气虚,喘咳,气短,动则喘甚,呼多吸少,四肢不温,语音低微,舌淡,苔白,脉沉细无力。

药方:党参10克,熟地10克,五味子3克,款冬花6克,获苓12克,淮山12克,胡桃肉12克,茧丝子10克,地龙6克,炙甘草3克。

中药主要的作用是清理肺部的垃圾以及调理肺部功能,是有一定的治疗的效果的,但也只能缓解一定的症状,是不能根本性的治疗的。中药治疗只是一种辅助手段,妈妈们不可过分依赖,应该科学运用各种治疗手段,并且遵从医生的医嘱进行治疗。

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

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,患者及家属要做到以下几点:

1、在病人发病初期要尽量的卧床休息。室内要时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,所在房间最好可以有充足的阳光照射,还有,室内是绝对不能吸烟的,不然对病人会是致命的。

2、缓解期就要注意室内保暖了,如果是在冬季的话开窗通风的时间最好选在比较温暖的午后,以免外面过冷的空气让病人受寒。

3、饮食适宜清淡,不要使用有刺激性气味或味道的食物,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吃,咖啡对这个疾病有意想不到功效,所以平日也可适当饮用咖啡,食量的话要做到少食多餐,未饱先止。

4、患者身边最好有家人24小时陪伴,一方面可以陪患者聊聊天鼓励患者,一方面可以随时观察病情,如有发现病人面色发白、大汗淋漓、神志模糊的要赶紧呼救。

5、病后应避免再接触会诱发疾病的过敏物质,平日里要积极锻炼,不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。

小儿哮喘能治好吗

近年来,哮喘的患病率上升,特别是生活在大都市的儿童,更容易患哮喘,哮喘也称为支气管炎,它是一种呼吸道中的慢性炎症。据统计,中国哮喘患儿人数接近1000万,而反复发作的哮喘和长期治疗儿童给哮喘患儿家属带来了很多精神、心理和经济负担,那么儿童患上小儿哮喘能治好吗?

“大多数孩子的病情还是好的,可以通过正规治疗得到很好的控制。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适当的照顾,哮喘就可以得到治愈,由于缺乏疾病和护理知识,许多儿童无法得到管理,反复哮喘,因此,适当照顾患有哮喘的儿童在治疗儿童哮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,儿童哮喘的护理应特别注意生活环境的保养说明。

孩子的感冒和咳嗽如果久治不愈,变会容易加重病情,从咳嗽到哮喘,因此,家长应积极预防婴儿呼吸道疾病的发生,加强对呼吸道的护理,首先是预防感冒,感冒不仅是哮喘的重要原因,还会干扰恢复过程,所以为了预防孩子不必要的感冒,最好尽可能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。

哮喘发作时应避免剧烈运动,以免加重病情。但在哮喘缓解期应鼓励儿童适当参加运动,加强体质是抗哮喘的王道,哮喘儿童的运动应该从培养,力量才会由弱到强,逐渐适应,坚持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,增强心肺功能,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。


参考资料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